1月31日,福建日报专版刊载了《十年耕耘 成就梦想——福建省学生资助2007—2016年发展概要》

全文如下——
十年耕耘 成就梦想
十年耕耘,成就梦想!从2007年以来的十年间,国家建立起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一片爱与希望的天空。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伴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步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力度不断增强,资助规模不断扩大,从制度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健全体系,落实资助政策
(一)学前教育资助基本实施。
2011年春季开始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入园幼儿保教费补助,2014年春季起,把资助范围扩大至在园幼儿中约3%的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员)、孤残、烈士或优抚家庭幼儿和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按每生每年2000元、1000元两档标准予以资助。2010年以来累计已下达省级以上财政资金0.8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12.8万人次。
(二)义务教育资助全面开展。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同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资助项目不断增加、资助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加强。
(三)普通高中资助稳步推进。
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几年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受助范围从原来约占在校生3%(仅低保家庭学生)扩大到10%(符合条件学生),学生助学金标准也提高到年人均2000元。2009年以来共发放助学金7.57亿元,受助学生48.71万人。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等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惠及学生2.18万人次。
(四)中职提前实现免费教育。
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顶岗实习等为辅。2012年我省中职全日制学生免学费范围从一年级扩大到二、三年级,提前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助学金发放采用“统一办卡、集中支付”办法,资金管理更规范。2007年至2016年累计发放国家助学金20.51亿元,资助学生132.15万人次;下达免学费资金30.5亿元,惠及学生133.9万人次。
(五)高等教育资助持续深入。
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从2011年起,新增在校生(含研究生)服义务兵役、退伍、重新考入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2012年起,新增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年起新增研究生国家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7年至2016年,全省共计投入资助资金57.77亿元,资助学生234万人。
经过十年努力,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程度前所未有,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学段覆盖,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
二、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一)开通“福建学生资助”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本着“服务学生、高效便捷、资助育人”的理念,通过移动终端及时发布资助信息,开展资助政策宣导、业务咨询、民情调查和资助服务等。它与福建学生资助网、福建学生资助信息化工作平台一起共同构筑起我省学生资助工作的现代化平台,为实现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管理,提高资助工作的效能和服务水平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精准资助工作机制。
一是与扶贫、民政等部门合作,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扶贫攻坚学生,实施主动资助,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二是建立贫困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科学化的精准认定、精准奖助和精准管理,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和资金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
(三)构建资助宣传和育人工作新格局。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深入开展以励志、感恩、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励志校园·感动福建”学生典型宣传活动;“逐梦校园·诚信人生”学生资助暨征信知识电视大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电视演讲大赛及“资助政策乡村行”“家校关怀万里行”“金融知识校园行”等资助宣传和育人活动,广泛宣传了国家资助政策和成效,弘扬和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了资助宣传方式,强化了资助育人效果,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三、成效显著,促进教育公平
从2007至2016的十年间,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资助学生由2007年的44.66万人次增长至2016年的102万人次,增长128%。资助金额由2007年的8.0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3.23亿元,增长188%。十年间,全省累计资助各类学生4027.4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66.64亿元,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