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信息汇总  
成为家庭困难学生的坚强后盾!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创“一二三” 工作机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4/25  浏览次数:3421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以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首要目标,十年来,不断探索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开创了“一二三” 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发展,成为了福建省家庭困难学生的坚强后盾。

一、瞄准一个目标“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做出的承诺,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要求。为此,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健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简化了事务处理步骤,大大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办事效率。
1、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为拥有12个编制的事业单位,负责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2、完善政策,先行先试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省内实际情况适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将城市低保家庭纳入免学费覆盖范围;免学费财政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600元,高于全国平均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所有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免除学费。

高等教育阶段,要求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5%-25%的经费,用于学生资助工作,高于全国平均标准。


二、紧扣两个重点,在精准和育人上下功夫

1、主动服务,精准资助

福建省资助管理中心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基本实现了扶贫攻坚对象一个不漏,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奖助的精准资助目标,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和资金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提供坚实保障。

 

 

 

 

 

上图为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学前、高中低保家庭困难学生集中认定表

 

 

 

 

 

2、两翼并举,四轮驱动

福建省把资助宣传工作和资助育人工作视为相辅相成的整体,积极创新资助宣传和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宣传、育人两翼并举,机制、项目、创新与合作“四轮驱动” 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

 

 

 

机制驱动——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学生资助通讯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项目驱动——时任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副省长陈桦为首届“海西励志先锋”获奖者颁奖

 

 

 

 

项目驱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电视微演讲活动现场

 

 

 

 

创新驱动—— 建立集纸质报刊、学生资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创新驱动—— 依托海峡教育报在全国首创资助专刊

 

 

合作驱动—— 注重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媒体合作努力构建良好协作关系,合力弘扬资助正能量

三、落实三项责任 夯实事业发展的基础

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十年来,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根本目标,紧扣“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个重点, 以标准化建设、 档案建设和资助巡查三项工作为抓手, 全面推进机构队伍建设, 全面规范业务管理, 全面加强监督检查, 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各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

2015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市县(区) 和高等院校省属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建设不但提高了资助工作的外在颜值, 更提升了内在素质, 已经达标的单位不但是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便民惠民的一扇窗口, 更是教育扶贫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一站式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场会

 

 

 

 

 

2、开展常态化资助巡查工作

健全监管机制, 强化过程管理, 是从源头上堵塞工作漏洞, 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的关键。巡查过程中,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以资金为重点, 及时查纠问题, 当场反馈意见, 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和促进作用。

3、全面加强资助档案建设

福建省资助中心高度重视资助档案建设, 以此作为资助工作科学化、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纳入标准化考核范畴,大幅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素质,为资助管理规范化奠定基础。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为全国资助战线的工作者们不断贡献优秀工作经验。

   上一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8年第5号预警: 进入开学季,防骗攻略要牢记  
   下一篇:纸短情长!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给初、高中毕业生写了“两封信”
 
 

学校地址:泉州市西湖北侧马加坡 邮编:362000 电话:0595—22763721(办)
版权所有©福建经贸学校 V2010 闽ICP备12011202号